找到相关内容27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进一步讲色,指出名和色都是虚妄不实的,如幻如化,毕竟空寂,同众生一样,是因缘和合而有,没有定相。由此可见,以色、香、味、触四种造色为实法有,乳酪等为因缘有的观点,乃是小乘的观点,不是深刻的佛理。既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观念的“返本开新”

    经验基础上,在厦门、漳州等地继续开办佛教孤儿院等社会慈善机构。他在面谒厦门一地方官时说,佛教原以慈悲为本,化导为怀,都由僧界多以小乘自囿,不肯涉俗利生,分担社会慈悲公益,多以佛理深奥,不肯翻译宣布,补助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慈善|返本开新|现代中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55293214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在日常生活中修道?当我们在学佛或听闻佛理的时候,我们不应该把佛法当成是生活以外的东西。尤其是谈大乘或金刚乘,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归于道,一个人应该把心胸放宽。之前我已经谈过文化和佛法的不同,文化把我们的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
  •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

    学习,长安僧团在佛理体悟方面日渐成熟,佛教理性主义在当时的鸠摩罗什僧团中占据了主流地位,对于神异有了足够的认识和排斥。而恰恰佛驮跋陀罗在“神异”方面有着特殊的情结,慧皎在《高僧传》中描写他在西域的时候就... 豫州人 十六出家,又精炼佛理。迄甫立年,学洞群籍,风声四远化洽殊邦。闻什公在关,复从受学,访正音义,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,止东安寺 《高僧传》卷7本传 慧观 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9.html
  • 大中五年敦煌高僧悟真的奉使入奏及其对长安佛寺的巡礼

    望回平沙月,出塞逢河几泛杯。”看来悟真以其精通佛理、学识渊博和才情横溢给长安佛僧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  5。与朝官往还。前揭《悟真自序》称大中五年入京奏事,获皇帝接见和章服官告文牒后,“两街大德及诸朝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2.html
  • 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

    其珠而还其椟,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,名为阐明古学,实则吸收异教。声言尊孔辟佛,实则佛之义理,已浸渍濡染,与儒教之宗传,合而为一。此先儒爱国济世之苦心,至可尊敬而曲谅之者也。故佛教实...

    李庆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793668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本《维摩经》[6],而视为枕中秘宝,对经中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“披寻玩味”,终于找到自己思想的归宿,于是披剃出家,潜心佛典,尤其擅长大乘佛理,兼通经、律、论三藏。刚满20岁,便名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 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   李恕豪   玄奘法师(约600~664)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年),法师离开长安,西行求法,历游五印度,艰难求学,探索佛理,游学17年之后,于贞观19年(645)正月25日,学成归国,返抵长安。从此以后,玄奘法师定居长安,翻译经典,所译经论有75部1335卷之多,直到唐高宗麟德元年(664)二月逝世。玄奘法师西行求法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了变化。   北魏前期,僧侣四散,佛教除在徐州辽西稍盛之外,普遍显衰颓状态。孝文帝迁洛阳后,北方佛教发展进入新阶段,译经盛行,儒生也研习佛理。帝后王公和臣僚勋贵更是竞相立寺造像,以求福佑。寺院在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禅七与禅宗

    到了禅机,于是有了领悟,因此而明白佛理,提升了境界,这就是禅,是生活当中的禅。所以古代大德在强调禅的精神时,一直要人会在“活句”之下,而不要执于“死句”之中。马祖开悟之后,提倡“即心即佛”的禅法,发展了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8.html